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巴夏126採取行動



B : …這兩者是一回事,並不相互排斥。以你們的語言委婉地說就是,你們通過作為“榜樣”,通過成為你偏好的那個世界的能量振動,來幫助改變你們的世界,並轉換自己進入那個已經代表了你偏好的振動的平行實相。因為,在那個轉換過程中,你就成為別人的榜樣,使他們也能夠選擇那種類型的轉換。

這就是你“幫助”改變世界的方式。雖然,實際上你並沒有真正改變那個實相的任何事物,只是轉換到另一個實相,之前那個實相依舊存在沒有改變,因為所有的平行實相都同時存在著。所以,看似矛盾之處在於,你幫助改變你所在的世界,實際上是通過,以最佳可能的方式轉換進入另一個實相,那個實相更加代表了你所偏好的世界。因為,在此過程中你起到榜樣和示範作用,令別人也能這樣做。你搞清楚了嗎?

Q : 是…是的。

B : 你確定嗎?

Q : 呃,是,我 我 我明白了。

B : 你 你 你聽起來有些遲疑。

Q : 哦,不。因為我的某一部分,有時會感覺會情不自禁去親自動手參與那些事情。

B : 哦,那就以任何方式去做。“親自動手”和“參與”就是我們所說的“行動”啊。你必須採取物質行動,因為你是在體驗一個物質實相,那就是我們說的“作為榜樣”的意思。如果你真的相信某一特定的振動實相,那麼你就會作為榜樣在實際行動中真正體現它們。你必須將那種振動導入物質實相,否則那就只是一種心智練習( mental exercise ),你就沒有完成一個迴路(completing the circuit )。你必須“身體- 心智- 靈魂”(body mind spirit )諧同運作,而不只是在“心智”層面。懂了嗎?

Q : 是的。

B : 因此,通過採取行動,將你意願的能量物質化、結晶化,以最具可能的方式,真正輻射出你偏好的實相的振動。因為如果你身處那個現實內,你的行為自然會與之匹配,你就會以任何使你喜悅的方式採取物質行動,就像你說的感到“情不自禁去行動”。懂了嗎?

Q : 是的。

B : 當你誠實地與你的真我對齊,並且沒有期望時,那麼你就成為了一個“榜樣”。以這種行動,你就是在真正將那種振動錨定在那個實相中,成為別人的榜樣。那些人就可以選擇是否去模仿、反映、同步對齊於你所給出的示範。說得通嗎?

Q : 可以。

B : 理解了嗎?解答你的問題了嗎?

Q : 是的

B : 謝謝。

Q : 謝謝。



巴夏125 創建新體系,以取代舊體系



Q : 我還有一個問題,巴夏。

B : 好的。

Q : 太緊張了,我忘了要問什麼了。

B : 好的。

Q : 抱歉。

B : 這好玩嗎?

Q : 不。我肯定你也覺得這不好玩。

B : 我們覺得每一件事都很好玩,我們從不會覺得無趣,從不!我們在任何時間都從不會做任何一件不好玩的事。你覺得這好玩嗎?

Q : 是的。

B : 好的,謝謝!至少如果你要做壞事,就盡情的去做吧。

Q : 現在我要提問了。

B : 好的,謝謝。我們是想開個小玩笑,可能會把你帶回那個振動,讓你想起你的問題。明白了嗎?

Q : 對啊,謝謝!你談到負面能量,而當我們尋找它出現的根源時,都源自於恐懼。

B : 源自於恐懼,基於你們與源頭分離的信念而產生的恐懼。

Q : 是這樣的。那麼,我們說,現在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我只是引用我聽來的說法,如果說,為了控制大眾,是出於貪婪與權力欲,而將這種信念輸入人類意識—— 即人人都只顧自己,每個人都是我的敵人,如果說一切都是被這些人控制的,而他們把這種意識輸入人類意識...

B : “這些人”是誰?

Q : 比如說,布什、布萊爾之類的。

B : 我懂你在說什麼。我在努力使你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它。

Q : 好的。

B : 是誰把那些人放到權力位置上去的?

Q : 我不知道。

B : 你當然知道。是你們所有的人。

Q : 是的,是我們。

B : 是的,你們。這就對了。“這些人”就是(代表)你們。你想要改變嗎?

Q : 是的。我該怎麼做?

B : 向世界傳播這個觀點: 還有另一條路。只是去傳播,不要期望別人必須相信你。

去證明: 還有另一條路。去實踐: 還有另一條路。示範給大家: 還有另一個世界,另一條路。事實上,並不是要去改變現有的體系,而是去創建新的體系。當舊體系崩潰時,將有一個新體係來取代它。

Q : 謝謝。那正好是我的下一個問題。那麼說,我們並不是要如何“脫離舊體系”或怎樣在舊體系中找出路…

B : 是要創建一個新體系。

Q : 恩,創建一個新體系。謝謝!

B : 這樣,當有人在尋求一個能代表他們理想世界的觀點時,他們就會找到像你一樣的人共同創建了的新體系。當有足夠數量的人們找到了新體系,他們就會讓舊體系走開;而那些想要抓住舊體系的人,將會跟著舊體系一起走開。就是如此簡單!

你們並不是要努力迫使任何事物發生改變,否則,你們所做的一切就與你們現在抱怨的那些人一樣,使用了同樣的策略手段。所以,去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行為方式去創造不同的事物。這樣,你就會為新觀念提供基礎,人們會受到新觀念吸引並能夠繼續發展它,某種意義上講,新觀念的發展將最終取代舊體系。

但再次強調,要記住,真正發生的是: 通過那樣做,你在改變自己的頻率,轉換自己,使自己穿梭於一系列平行實相之間,越來越接近於你偏好的平行實相,直到某一天,你會發現你已身處那個實相中了。

你也可以跨越所有的中間步驟,但是,如果你的靈魂選擇探索的主題就是去創造這些轉變的步驟,那麼你就不會跨越它,你會經歷這些步驟。但不管怎樣,你所做的仍然是平行實相間的轉換,你並沒有在改變已經存在的實相,那個實相仍然在那裡,那個實相“仍然”在那裡。

比如說,我們知道,你們中的許多人越來越多地開始注意到環境的無害化。你們在減少污染,你們在尋找替代能源,這很好。但是那個被嚴重污染的世界依舊存在著,那個被污染的地球依舊存在,你並沒有改變什麼,只是,你已經在你之內創造出一種新的振動,使你轉換到一個與尋找無污染的替代能源這個觀點更加一致的新世界中,而那個世界早已存在了!

你只是改變了自己的振動,把自己帶到那裡,連同那些與你有類似觀念的朋友們一起,你們都同意轉換到那個新實相,因為那是你們偏好的。但那個舊地球仍然在那裡,它一直都存在著,你朝向的那個新地球也存在著。它們都同時存在著!是你在轉換自己的頻率,你在改變著自己。懂了嗎? 謝謝

新Q : 我想接著前面的提問,如果可以的話。

B : 可以嗎?我不知道。

Q : 如果你覺得可以的話。

B : 可以嗎?讓我和我的伙伴們商量一下

Q : 慢慢商量~

B : 噢,好的。令人驚訝的是,他們說可以。

Q : 好極了!真是震驚,謝謝你。其實我剛才是想問你,我能否不出聲的向你提問。可以嗎?

B : 不行。

Q : 好吧,假如我們剛才討論的真的發生了,某人改變振動向特定的方向,比如說,戰爭。比如說,我們中有一個人,轉換進入一個平行實相,在那裡沒有戰爭那麼,對於認識這個人的其他人,看起來發生了什麼?

B : 視情況而定。看上去可能有很多種情況。另一個實相中的人也許看到你被殺了而你,以你的視角看到的就只是,也許由於某個無法解釋的原因每個人都突然停止了戰爭,你可以有任意種方式來感知到這 ​​種轉換。這取決於感知者需要看到什麼,來使他們能夠理解。

如果某人真的有可能發生特定類型的改變,他們可能會看到你只是消失了。但他們也可能只是看到你被殺了,或者只是轉身發現你不見了,卻不知道你去哪裡了,還以為你隨便走開了。其間的任何情況,都取決於感知者需要看到什麼。

明白了嗎?


巴夏124 境遇是中性,你賦予它意義



Q :你好,巴夏。

B :你好。

Q :我知道這個週末我選擇了痛苦。

B :噢,好的。你為什麼那樣選擇?

Q :我遇到了信仰問題。這個週末我從絕望和憤怒轉為希望,因為我聽了你的傳訊,我差不多要找回信心了

B :你有超越信仰、抵達知曉(knowing )的狀態了麼?(注:《超物理學》中有關於“知曉”的解釋。)

Q :沒有。我在想你能不能再給我多講一些,好幫助我恢復堅定的信仰…

B :我不是試圖把你帶向堅定的信仰,我是試圖帶你超越信仰,抵達知曉。你有沒做過“我是”(I AM)那個冥想練習?

Q :我做過。

B :你能否理解,當你說“我是”的時候,你所宣布的就是一個絕對的事實?

Q :我理解。

B :那麼說你懂了。就那麼簡單。當我們說“就那麼簡單”時,你不相信我們嗎?相信它有困難嗎?

Q :我的困難在於,當你說“境遇不重要”時,我很難接受。我想知道,我如何才能相信它從而證明它。

B :噢,謝謝。我們已經說過,——我們知道,這句話以你們的語言咋聽起來是什麼感覺,但我們的本意它並不是負面的意思——,那即是:我們被給予的最偉大的禮物就是“生命是無意義的”。

情況和境遇本身並沒有意義,它們只是中性的道具。我來換一種說法吧。你們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意識到,我們之前說過的:任何境遇都能產生甚至相反的結果,或相反的感受。是吧?

Q :是的。

B :在任何情況下,你能夠在完全相同的情況中看出積極的後果,也能看出消極的後果。對吧?

Q :是的。

B :這表明,任何情況的意義都不是預設的,固有的,它的意義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所以,如果你決定某個情況會對你產生正面影響,它就會對你產生正面影響;如果你決定它會對你有負面影響,那它就會對你有負面影響。情況自身並不具有預設特徵說它將對你有正面或負面影響,那個決定權在你手中。所以說,任何事物本身並沒有預設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狀態”,因為是“存在狀態”使你決定了要為根本上是中性的境遇賦予怎樣的意義。

Q :但是,當某人故意施加傷害時,你又如何以正面的方式來看待它呢?

B :好的,謝謝。觀察到某事是機制上的負面,或是機制上的正面,這兩種觀察方式是有差異的。這個意義上:“負面”是指“分離的”;“正面”是指“整合的”。能理解嗎?

Q :不能哎。

B :你不理解啊。好吧,當我們談到“正面的”與“負面的”時,我們並不是在說主觀上的“好”與“壞”,我們說的是能量的機制描述,這個意義上:“負面的”指的是分離的,分裂的,孤立的,斷開連接的,這些形式的體驗;“正面的”是指整合,聯合,統一,結合,一體化形式的體驗。這個能理解嗎?

Q :能。

B :如果你有一個基於恐懼的定義系統,你將會體驗到更多分離的情緒以及更大的恐懼,這樣你會看到,負面機制通過持續地在你的信念體系內產生更多懷疑,更多分離,更多恐懼,更多與你核心真我的不一致,從而產生另一個擴大版本的負面機制。恐懼本身,就是負面信念系統的表達。明白了嗎?

Q :明白了。

B :所以,當你看到某人正在做出負面行為,或者當你看到某人正遭受傷害時,你能認出,那裡可能有一個負面的信念機制,然而,你也可以認出,那個人無須為他的負面行為申辯,他也可能會使別人從中學到一些積極的東西,或者可能給別人帶來正面的影響。

我給你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我們理解,當某人辱罵他人時,那是個負面事實,是由他的負面信念造成的,它是分離的,孤立的,分裂的,隔離的。然而,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看到某人受到辱罵,你介入進來幫助他,那麼你就是在註入正能量。而且假如你會說:看到這種情況,我現在受到強烈啟發要做一些事,確保這類事不會在我們星球上的任何地方再次發生。那麼你就是在以一個負面的體驗為起始,來創造出一個正面的效果。

所以,關鍵在於你如何利用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境遇不重要”。並不是要忽略境遇,只是讓你知道:你賦予境遇怎樣的意義,決定了你會從中獲取哪種效果,並應用於你的現實。記住,每一個正在經驗的人,在根本上都是一個永恆的、無限的靈。最本質上,每個人都是安好的(fine)。

我要用通俗的話來講:每個人都會進入天堂,不管他們以前做過什麼。因為那是唯一存在的地方。要知道,你是被創造的無條件之愛,天堂是返回無條件之愛的唯一的地方。

雖然,某些個體也許知道,他們不想選擇某種特定方式的體驗,因為那已經為他們創造出一個更加負向的而不是更加正向的體驗。而他們會從自己選擇的體驗方式中學到某些課程。那由他們自己決定。

但關鍵在於,當我們說“境遇不重要”時,我們只是想讓你們明白:境遇從根本上是中性的,你可以決定它們對你的現實產生怎樣的影響,你將如何利用那個經驗。

某個體驗開始時是負面的,並不意味著你只能從中獲得負面的體驗。你確實可以好好利用它學到課程,從那個負面體驗中真正創造出一個非常正面的現實。能理解嗎?

Q :是的。

B :而且,當我們說“境遇不重要,重要的只是你的存在狀態”時,我們是在玩“ matter ”的文字遊戲。(注:matter既有“物質”也有“重要”的意思)使你們的實相物質化的,並不是境遇,而是你的存在狀態,存在狀態物質化了你的實相和體驗。境遇只是中性道具,它容許你決定,通過境遇反映出你是否與真我諧調一致。

有幫助嗎?

Q :很有幫助,謝謝!

B :非常感謝!


巴夏123 行動第一法則 & 咒語(境遇不重要, 重要的是存在狀態)



讓我們以下面方式繼續我們這場傳訊。我們已經討論過“活在當下”這個概念。一個觀點是:你選擇什麼樣的存在狀態( state of being ),是至關重要的。“存在狀態”是最具決定性的。這就是為什麼在《秘密》一書中提到:“秘密中的秘密就是:選擇快樂”,沒有其它理由,只不過因為它是你偏好的存在狀態而已。

因為物質實相並不是驗證性(empirical )真實的,那麼,“存在狀態”就真的成為決定你在物質實相中的體驗的唯一事物。因為體驗就是一切。物質實相就是一個體驗,是一個構想。真實的就只是“體驗”。但物質實相本身並不是真實的。

當你選擇你偏好的存在狀態時,或者當你基於你的人格架構選擇你所相信的時,那將決定你的存在狀態。當然,這就決定了你如何經驗你自己,即你們稱之為的“物質實相”。這就是物質實相的全部:它是你以特定觀點、特定存在狀態來經驗你自己的意識,而使得在你之內產生那種體驗的效果,即你們稱之為客觀具體化的物質實相。因此,物質實相中的一切境遇都只是幻影。它們只是像徵,只是基於你所給出之頻率的反映。

《秘密》中所說的“吸引力法則”或“根本法則”,即我們所說的創造的第三法則。它也是創造四項法則中的“行動第一法則” ( first law of action )。因為,創造的第一法則“你存在”即是對存在狀態的描述,第二法則“一即萬有,萬有即一”,也是對存在狀態結構的本質性描述。但第三法則“你給出什麼,就收回什麼”是行動第一法則。它在《秘密》中以不同方式表述,稱之為“吸引力法則”或“宇宙根本法則”。因為它是“行動第一法則”,所以,實際上它是帶來經驗顯化的第一法則。創造第四法則“一切都在變化,除了前而三項法則”使那經驗成立並為之著色,那經驗容許你以不同的視角來經驗物質實相的創造。

你們也記得,《秘密》中也提到另一個很重要的觀 ??點,我們之前也談到過的熱忱和激情,在《秘密》中表達為“玩耍” ( play )這個概念。對你們實相中所發生的一切,都以“玩耍”的心態對待,都要有真正的感恩之心,這樣,你就會以玩耍的方式經驗到每一樣事物。

以玩耍的心態接受所有的經驗,我們就能以更豐富、更具創造性的方式對待它,容許它更靈活,更易變,更具延展性,更具可塑性。 玩耍,玩耍吧!那種能量會使物質實相變得更像黏土。像“玩黏土”那樣“玩”物質實相吧。

如果你以較低頻率的“存在狀態”處理它,“黏土”就會變得乾硬,在那種狀態下它就難以改變,但是一旦你開始以更多“玩耍”的心態面對生活,它就軟化了,就像黏土那樣具有可塑性,延展性,易變性。這時,就又到了創造第四法則,即“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所以這個意義上講,當你有更多玩耍的心態,你就變得更靈活易變,結果就是,你的物質實相會將這種易變性反映給你,它將更容易從一種反映轉化為另一種反映。

現在要講的這個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物質心智的控制感,往往又會被卡在這個地方。也就是說,當我們談到“你放出什麼,就收回什麼”這個概念時,因為物質心智的觀察方式決定物質實相的樣子,它認為,當你相信你已經給出的,並沒有在境遇中看到一個好的反映回來給你時,你就會認為你失敗了。我再次提醒,在這個地方,你們會被卡在你們自己的悖論陷阱( paradoxical trap )裡面。

儘管“你給出什麼,就收回什麼”以及“你的存在狀態決定你的境遇”都是真的,但最開始顯化出來的,尤其在你們的時空構架的世界裡,通常,最初的反映看上去與以往的情況是“相同的”。其實,這是給你一個機會,讓你通過以與之前不同的方式回應那個看似相同的境遇,來強化你的存在狀態。那也就是,你通過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回應—— 即使境遇看起來與之前完全一樣—— ,來容許境遇把“你已經改變了”真正的反映給你,並證明“你真的已經改變了”。它就是這樣運作的。

所以,最初的反映通常是過去表象的“回音( echo )”,一定不要把它當作是你新狀態的代表而去回應它。你一定要這樣回應:就好像你知道它只是一個“回音”,你現在正給出對舊境遇的新的回應方式,將會強化你偏好的存在狀態的振動,將真正容許境遇發生改變,從你所給出的新的振動—— 那即是對“你已經改變了”的絕對肯定—— 中取得所需信號。因為,假如你以和之前相同的方式來回應舊的“回音”,你就是沒有改變!

所以,在某種意義上,這就像對自己的“測試”,好像你在給自己一個機會來決定,你是否真的想要境遇發生改變。(這個測試)是通過首先讓自己經常面對和以前相同的境遇,來看看你是否以不同的方式回應,明確承諾;你已經真正的、確確實實的改變了自己的存在狀態。 一旦你已經做到這一點,並能對相同的境遇給出不同的回應方式,那麼你就能確定你是真的已經改變了,然後境遇就會將這種改變反映給你。

所以,不要被過去的“回音”騙過,不要為它帖上舊標籤,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噢,我沒看到我想看到的,看起來一切照舊啊,同樣的人們還在我身邊出現,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我,我一定是做錯什麼了吧,不然就是這對我不起作用。”或者,你發現你以相同的方式回應,所以如果是這樣,那麼你還沒有改變。這是自我增強機制(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 ),它來給你機會去決定,你是否真的想要改變那種境遇。

因為,再次的,請記住,所有的信念系統,根據其定義,都具有自我增強機制。它們必須如此。假如你的信念系統不具有自我增強機制,令它們看上去是唯一可信的,那麼你就無法有一個真正獨立的信念系統經驗。如果某信念沒有自我增強機制,你就不能有一個獨立的物質經驗。由於它的自我增強機制,當你改變振動狀態時,這種自我增強機制最後才會褪去。

你會看到相同的情節再次出現,但那並不代表著具體現實,而只是一個幻影,只是過去的“回音”,它給你一個真正做決定的機會:通過重新定義它、為它帖上新標籤,來證明你已經改變了,從而突破那種自我增強機制。這樣,容許改變真正反映到你的現實中來,這就是它運作的原理。

要清楚地理解信念的自我增強機制,並加以利用。甚至你想以咒語的方式利用它,當然也可以。正如我們昨晚探討過的,所有這些都只是“意識許可”而已,如果你決定它們對你有效,如果你決定它們與你的頻率共振,那麼它們就能使你容許自己以那種方式為你帶來你想要的改變。咒語並沒有為你做事,它只是反映了你內在的信念系統。(那個信念系統)說:你容許這個方法為你帶來意識許可,容許你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改變。

所以,如果你願意,如果這個咒語對你有效,請使用它。如果你需要,就去使用它,它甚至不必表述為“境遇並不決定著存在狀態,存在狀態決定了境遇”,你可以使用這句話,不過,我們也建議用更簡潔有力的表述。

這個咒語很簡單:“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狀態。”

(circumstances don't matter, only state of being matters. )

再聽一下它被同步轉譯為你們的英語的表述,“境遇不重要” —— 境遇本身不會製造物質化體驗,“存在狀態才重要” —— 只有存在狀態使體驗物質化,使體驗成真。

(譯註:matter ,雙關語,既是“物質”,也是“重要性”)

所以,在任何時候,當你發現自己懷疑、被卡住、害怕,由於你相信你所處的境遇是那樣的,這時,如果願意,使用這句咒語來提醒一下自己:“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狀態”。然後,選擇你偏好的存在狀態。然後,以那種存在狀態重新定義你的境遇,這樣就能消除過去的“回音”,容許代表了你新的存在狀態的反映顯化在境遇中。

“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狀態。”

現在,如何我們要說的,會讓某些人的大腦覺得有點厚臉皮的話,我們道歉。這不是我們的本意,我們的本意是要告訴你們一件很重要的事。通常,對於你們的物質心智來說,聽別人說是一回事,自己的聲音說出來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跟我大聲重複這話說:

“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存在狀態。”

現在,帶著興奮平靜說,因為這會帶來簡單的確定

重複:“ 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存在狀態。 ”

再來一遍:“ 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存在狀態。 ”

要理解,當你以自己的頻率聲音對自己說這句話時,你將開始傾聽。因為如我們先前說過的,你做出的這個聲明,實際上是你用自己的聲音,以你的物質心智能夠理解的語言,說出來自你的高我的訊息。這個咒語,如所有的咒語一樣,本質上完全是這類型工具,是以物質心智能夠理解的方式,為它翻譯來自高我的訊息。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同意它們是對你有用的意識許可( permission slip ),它們就會有威力。

所以,任何時候當你發現自己對當時的處境有猜疑、恐懼或迷惑時,停下來,大聲對自己說這個咒語,不管有多少人以為你瘋了。當然、當然、當然,如果你想你也可以在心裡悄悄說,但是如果你真的勇敢,如果創造你喜歡的實相對你真的很重要,那麼就做出承諾,大聲說出來。你不必大喊大叫,只是停下來說:“境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存在狀態。我更喜歡哪種存在狀態呢?”然後選擇它!選擇的同時,在這種狀態中行動。你會驚訝的發現,境遇消失得有多快。你會讓人們放下戒備,至少,他們可能說:“噢,這人瘋了。”然後就走了。於是你就用不著對付他了。

不管怎樣,這會創造你所偏好的振動的實相氣泡,作為一個組織原則和驅動能量,將一切不相容的振動驅離這個泡泡, 這是你能為自己做出的最強大、最核心的聲明之一—— “境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存在狀態。我要選擇什麼存在狀態呢?”然後在這種狀態中行動。這就是它的全部含義。這就是重新定義、重新確定你自己,留在轉變前沿的全部含義。這就是所需的一切。

無論你的物質心智的信念系統容許你相信到什麼程度,如果這個過程對你有必要,你會開始這個過程。但我向你保證,如果你能真正進入對這聲明的絕對確定;如果你能真正理解這是在用物質心智能懂的術語表達來自你的高我的真實訊息;並且,如果你能真正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而不僅僅是機械的重複,直到你的聲音變成了自己都聽不見的單調嘟噥;如果你能真正用自己的聲音說,真正去聽自己的聲音,注意到自己的聲音振動,那麼,你將聽到其中的真理,一旦你聽到其中的真理,你會感到身體完全的釋然:“噢~~~ 我不必這麼辛苦~ 境遇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存在狀態。噢~ 噢~~ ,喜悅~~ 這是什麼感受?這是什麼感受?我的天,怎麼從來沒有過?喜悅?~ 無拘束無條件的愛和狂喜?我喜歡這感覺,我要創造更多!”


巴夏122 什麼是愛



巴夏122 什麼是愛,怎樣去實踐“無條件的愛”

Q :你可以繼續講講從你們的出發點來說,愛的定義是什麼?

B :哦,謝謝,謝謝,謝謝。

Q : 還有,我們怎麼去實踐無條件的愛?我猜想在你們的社會裡,你們可能有“不是無條件的愛”的定義,因為你們在以一個特別的方式來使用“無條件”這個詞。

B :是的,在過去,我們有很多與你們的現今社會類似的概念,不全相同,但是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我們對愛的理解是附加了條件的,而現在,愛是無條件的了。

 “無條件的愛”的概念是這樣:再次聲明,愛是光,光是愛,愛是創造自身最根本的線條,最根本的頻率。這樣,你可以真正這麼說,每一樣事物都是源自於愛,源自於光。它們是同一個東西。它是“存在”本身那宏大的,支持性的媒介。它是神的每一個構造。這就是愛。這就是為什麼你和它配合得天衣無縫。你們將最初,最基本的合一存在與同步的和諧糅合在一起。這就是那種振動,去完成另一次合一,對齊,同步與和諧。

這個概念就是,允許你自己擁有更多機會去無條件地體驗愛。開始去允許你們自己去感知到你們一直使用來創造你們自己的實相的無限的信任和無限的信念,無論這個實相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記住,當我們談論運用信任,運用信念時,我們不是說你們從來沒有用過它們,也不是說你們需要學習使用它們。你們所有的人,在創造你們自己的實相上,一直表現出無限的信任和信念;無論你是更多得信任正面的一邊還是負面的一邊。

因此,要想顯化完全正面的生活,就僅僅是決定於你的選擇,去相信正面的定義或者負面的定義。這全取決於你。當你懂得如果你有選擇,有意識地去選擇,那麼只選擇那些正面的定義,於是你只會體驗到正面的顯化,那麼無條件的愛就會浮現。因此在你的實相裡,給愛加上一個條件又有什麼意義呢?你想要將這個條件加到什麼上呢?你又希望通過這種外在的方式來控制什麼呢?當你是你生活展露過程的一部分時,你又能夠不信任什麼呢?

這個概念與“去正面地信任”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如果你知道你生命裡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服務於一個正面的理由,你將以正面的方式去學到知識,那麼為什麼要給它加一個條件呢,為什麼不去無條件地接受呢?任何人給某樣事物施加條件是因為他們相信這事物是不屬於你的生命的。

但是,在創造裡沒有任何東西是多餘的,也沒有任何真正的阻礙,那些發生在你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有一個原因,即使它只是用作讓你明白,你不想讓它再次發生,即使它是用作讓你看清你也許有一些相對應的信念,而你也許不想再繼續持有那個信念了。這些事情都是可以用在正面的方式上。你的實相在跟你說,看,這就是你以前被教導的東西所產生的結果,你喜歡嗎?不喜歡?喜歡?好吧,由你決定,然後你的實相就會改變。

於是,你可以去無條件的愛任何人,即使他們選擇運作在整體性之外,因為他們選擇那樣的唯一原因是,他們被教導去感覺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沒有任何掌控,他們覺得失控了,在下沉,於是有這種感覺的個體會將盡可能多的人抓住跟他在一起,因為他們害怕孤單。

因此,如果你越多的對每一個人展現出無條件的愛,你就越容易將自己作為一個絕對正面的鮮活的榜樣,這樣至少你能夠給他們最好的機會,通過看到你給他們反映的這個榜樣,去選擇配合你的振動而將自己也變成正面的榜樣。但他們不是必須這麼做,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由意願。但是如果你往外輻射這種頻率,那麼無論他們怎麼選擇,都會給你留下正面的效果。如果他們選擇去配合你的振動頻率,那麼就會有更多的正面能量出現在你周圍。如果他們選擇不去配合,那麼他們就不能夠停留在這樣的光裡面,他們會離開,自尋出路,於是你也會得到更多正面的氛圍。明白了嗎?

Q :謝謝你。

B :非常感謝。

巴夏121 所謂真實



你需要去決定那些信息與你之間的關聯是如何的,然後以與你自己的人生相關的任何方式去運用該信息,〝真實〞是基於關聯性的相對性觀點而已!

巴夏120 定義與核心信念



巴夏120 定義與核心信念

Q :你好。

B :你好。

Q :謝謝!我第一次參加現場交流,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問幾個問題。

B :哦,我猜想,你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Q :我要一口把它們說出來。

B :哦,好的,統統說出來吧。

Q :一個問題是,請你為我清晰地闡釋一下你說的“定義”是什麼。

另一個問題,舉例說明什麼是“核心信念”。

第三個問題是,如何做到你所說的“跟隨你的興奮”?你是不是說,一個人應該跟隨使他興奮的事物,就只是一直朝這個方向前進。你是這個意思嗎?

B :是的。因為“興奮”的定義就是,代表你的核心真我的振頻的物質化轉譯。所以,任何攜帶了這種振頻的事物—— 如極大的興奮,愛,創造,激情—— 正是你應該去實踐的,無論它們表面看起來是怎樣的,也無論它們以何種形式出現。因為興奮就是引導你做回你自己的一條線索,把你帶向所有其它能夠以興奮的方式顯化在你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Q :所以,要跟隨著興奮,通過實踐興奮。

B :是的,通過實踐它。就是要跟隨興奮那條線索;而不是跟隨表象的事物,也不是跟隨小我意識以為的與你接下來該做之事有關的某事物。來到你面前的那些包含了最高喜悅的事情,就是你接下來要做之事的路標和指示牌。雖然以你的物質心智的觀點來看,它可能看上去不是最快捷的路徑,但其實它是的。

Q :是啊。儘管,反諷的是,我們的父母從不鼓勵我們這樣做。基本上他們都會說,跟隨你們的義務和責任,某種意義上就是就,跟隨別人對你的期望。

B :有時候,那可能正好與你的興奮吻合,但在你們星球上,大多數時候都是不吻合的。

Q :對。

B : “定義”,就是我們談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所以要具體找出:“那個信念是什麼?你如何定義你與任何情況的關係?你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形中,你認為你是誰?” —— 這些問題的答案,基本上就是我們所說的,在那種情況下你對自己的“定義”。

簡單的例子就是,當你在經驗到某事時,你會對它產生特定類型的情緒反應或者回應。那些情緒反應,完全是源自於在那事件中,你如何定義“你是誰”而產生的。所以,在最簡單的層面上講,如果在某個情況下,你發現自己產生了(你們人類代表性的稱之為)“負面情緒反應”或“負面情緒體驗”時,那主要是因為,你關於自我的定義,允許你以那種方式為你的能量著色。而那些定義,很可能在根本上與你的真我不是和諧一致的。如果你對那種情況體驗到的是喜悅,或者至少是中性的反應,那麼很可能,你的定義與你的真我是和諧一致的,在那種情況下你對於“你是誰”的定義更加和諧一致。

某種情況下的“核心定義”,也如上述情況。比如說,人們在生活中努力創造富足,但卻發現很難實現富足,因此感受到負面情緒體驗。當他們深入探究自己的定義時,可能發現自己被教導的信念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說,一方面,父母可能告訴他說,除非你很有錢否則你永遠都不是真正的成功者;而另一方面,他們又被教導去相信,錢是萬惡之源。所以,他們在這種矛盾的觀念中長大。他們在這個問題上做了關於“他們是誰”的決定。而且在他們的自我定義中,“做一個好人”突然變得更為重要。但是,因為他們想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好人,而根據他們被教導並接受的那種信念,他們會說:“我要做個好人而不是一個壞人的唯一途徑就是,永遠都不做有錢人。”

這些觀念和想法可能一直在他們的無意識中。所以,他們其實是很努力的把富足推開,以使他們成為他們自我定義中的“做一個好人”。但那僅僅是因為他們將之與一個被給予的定義聯繫在一起,那個定義即是:有錢人就等於是惡人。

你必須要找到那個核心信念,必須找出它是你可能持有那個定義,然後開始意識到:“等一下,我不必以那種方式定義那個概念啊,因為有錢並不一定意味著就是惡人啊。”你必須分解、並分離出那個定義,這樣,它對你就不再真實了。將它帶入意識層面,分解它,然後問問你自己:“對於這個問題,我更喜歡哪種定義?”(跟你自己說:)我更喜歡去相信,我可以很有錢同時也是一個好人。這兩者可以共存,而不對立。這樣,你就已經創造出一個新的定義,一種新的可能、新的真實。

如果那真的是一個核心信念,當你真正這樣去做時,你將通過識別出它並重新定義它,在你之內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振動,它將會吸引完全不同的事物進入你的生活,你也將以不同的方式回應,並經驗到不同的顯化。

這解釋了那個問題了嗎?

Q :是的。那麼當恐懼升起時,你基本上就是要去看出:這個恐懼正在表達哪 ??種定義?

B :正是如此!因為,你知道,你100% 的是能量。恐懼是你能量的表現,你經驗那種能量為恐懼。認識到你有恐懼,或者理解到:僅僅是你體驗能量為恐懼,因為你的能量運行流經了那些與你的真我不一致的信念。當你運行那能量流經與你的真我諧同一致的信念體系和定義時,你會經驗到全然相同的能量為喜悅。

而你的真我,即是無條件之愛與被無條件愛著的造物的一個面向。所以,當你的定義在振動上相異於你的真我時,你的能量振動頻率就會被扭曲,你對那種能量扭曲的感受,即你們稱之為“恐懼”的那種情緒。但那是件好事。因為如果你確實有能量扭曲,那麼恐懼就是一個警鈴,它敲響你的門來喚醒你:“嗨,我來讓你非常明確地知道, —— 因為你無法忽視我:即你有一個定義與你的真我的關係不正常、不一致,所以我來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找出那個定義是什麼”,這樣,恐懼就在服務於一個積極的目的。

以那種方式利用恐懼,重新定義恐懼,以一個好的方式、積極的方式來使用恐懼,是朝向“改變定義”的第一步。來到你面前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個“信使”,為你帶來更多關於“你是誰”的訊息。如果你以這種方式來利用你的每一個經驗,以這種方式重新定義你的每一個經驗,那麼你將會以這種方式經驗到一切。

它將帶你更進一步地深入你自己,越來越多地發現你人格構成的每一部分。因為你的人格是由那些你相信為最真實的定義構建而成的。定義總是會引發情緒,情緒總是會引發行為。沒有感覺,你就不會表達出行為,沒有定義,你就不會經驗到感覺。

如果我對你說“你是ashkudos ”,你對我這話有什麼感覺?

Q :還好。

B :沒感覺,對吧?因為你不知道這個詞的意思,對吧?

Q :是的。

B :而假如我說(只是舉 ??例子啊)“你是個笨蛋”,很顯然你馬上會對這句話產生感受,因為你已經賦予這個詞一個意思,並認為它是真的。但是假如“笨蛋”變得與“ ashkudos ”一樣,對於你都沒有意義,你就不會起反應。你會保持中立,並認識到它只是定義。你可以選擇賦予它正向的或者是負向的意義,或者認出它與你無關,那麼你就不會對它起負面情緒反應,而只是繼續自己。

但是,一切都首先源自於定義。沒有定義,就不會有感覺;沒有感覺,就不會有行為。所以,一切行為源自於感覺,感覺源自於定義。

所以,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行為方式,不喜歡自己的對事物的感覺方式,就循著這條線索找到那個定義,問自己這個尖銳的問題:“我必定相信了哪些關於自己的為真實的,以使我於這種情況下產生了這種情緒體驗和這種行為?”這將是分離出那個定義、挖掘到核心定義的第一步。因為在那個定義之下可能還有其它定義來支持這個定義。

我們返回去看前面那個例子,“有錢就等於是壞人”那個定義,使你遠離豐足,可能還有一個更深的信念使你相信了這個定義,使你認為這個定義是真實的。那個更深的信念可能與你的自我價值感有關。(你可能會說)“哦,我可能在智力上理解了'有錢並不等於就是壞人'。但我好像還是無法突破這個觀念,將豐足吸引過來”,可能在那個定義之下還潛藏著另一個更深的核心問題,它與你是否相信你值得擁有豐足有關的。


巴夏119 準備2015年秋天的接觸事件





地球的隔離在2012年終結,那代表著一個週期的結束,和另一個新週期的開始,那還是銀河社會對你們星球的隔離的終結;一旦隔離正式結束,之後的一切都由你們來決定接觸能夠多快發生。

巴夏118 為什麼2013年之後莎莎尼會叫做莎咔尼



莎咔尼的意思是代表了更高頻率的靈性之光的人們。在我們轉變之後,我們也會改變我們的頻率,並且改變我們振動的名字,我們不再叫做艾莎莎尼或莎莎尼人了,我們將叫做艾莎咔尼或莎咔尼人。新的稱呼在我們的古代語言當中意思是更高振動的自我表達,莎莎尼的意思是代表了光的人們,莎咔尼的意思是代表了更高頻率的靈性之光的人們。